top of page
抽象剧场C
2023
观念
在常规思维中,剧场被视为为故事服务的空间,是叙事的容器,与抽象无关。然而,抽象艺术通过反叙事的实践,早已在当代艺术场域中赢得了半壁江山,也因此改变了传统剧场的属性。剧场不再只是叙事的载体,也成为非叙事的场域,甚至可以说,艺术本身即是剧场。
如果说现代主义时期,人们将艺术作品比作能够“生长”的生命体,那么我更倾向于引入海德格尔“此在”(Dasein)中“向死而生”的存在之路,来诠释艺术创作的本质。那是一条如林中小径般的路径,充满不确定性,却又指向真实的主动存在。在这样的理解中,艺术创作既是一个自我生成的生命体,又是一个不断“在生成”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开放性,加之我在创作空间中与环境、与他者的交互经验,让我愈发清晰地意识到:艺术创作不仅是个人生命状态的表达,更是一个“开放剧场”的建构过程。这种剧场式的生成,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观演关系,而是一种多维的、包容的、动态的关系网络。它强调艺术在当代的沟通性、参与性与责任感。
当观众站在一件抽象作品前,若这件作品能够持续地激发多重、变化的想象,便意味着它的生命力是繁盛而长久的——它依然在“剧场”之中继续发生。
从我在美国经历疫情封锁后重新回归抽象创作开始,A系列便成为一个重要转折。那段时间的动荡与具象表达之后,我重新回到几何与极简的痕迹中,延续了我一贯对形而上维度的执念。B系列则更加自由奔放,强调随手拾取、顺势而为的即兴性,是极度自由状态下的自然结果。C系列进一步强化了我对原始意象的回归与探索,并直接催生了后来的文字系列。(罗一)

抽象剧场-C12,
布面油画,16*20”,
2023

抽象剧场-C11,
布面油画,16*20”,
2023

抽象剧场-C10,
布面油画,16*20”,
2023

抽象剧场-C9,
布面油画,16*20”,
2023

抽象剧场-C8,
布面油画,16*20”,
2023

抽象剧场-C7,
布面油画,16*20”,
2023

抽象剧场-C6,
布面油画,16*20”,
2023

抽象剧场-C5,
布面油画,16*20”,
2023

抽象剧场-C4,
布面油画,16*20”,
2023

抽象剧场-C3,
布面油画,16*20”,
2023

抽象剧场-C2,
布面油画,16*20”,
2023

抽象剧场-C1,
布面油画,16*20”,
2023,
收藏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