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秘密

2023-Mazlish画廊-纽约

IMG_9717_edited.jpg

秘密:纽约玛兹利什画廊举办的罗一(Loy Luo)个展

 

在玛兹利什画廊的本次个展中,罗一充满灵魂的画作唤起人们对未知起源和无限可能性的永恒之歌的遐想。这些抽象作品兼具石头的深度和力量,以及空气和空间的轻盈。罗一鼓励观众不仅观看,更聆听,并在欣赏她的作品时身临其境。这种音乐性源于罗一的音乐背景,她在画布上绘制的乐谱诉说着关于友谊和爱情的古老歌曲。为了充分体验不断变化的色彩、深度和空间,观者不得不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移动,以把握每件作品强大存在所描绘的维度。

罗的所有作品都展现了一个广阔无垠的空间。在这个漂浮、无重力的世界里,罗以坚定的信念描绘着无形的事物,使这些抽象概念得以显现。罗以精准刻画的笔触,创造出一种随着环境光线变化而变幻的魔幻表面。在《半金刚经》中,地面的矿物绿将悬浮的痕迹、物体以及刻在包浆上的书法符号融为一体。在《抽象剧场A8》中,自我悬浮于凝视玫瑰色光芒的体验中,光芒中点缀着漂浮的形态,这些形态既像鸟儿,又像实体。这种倾斜空间所营造的眩晕感源于似乎随着时间流逝而加速的景深。在《符文》系列中,不同空间的感受更加直接:在《符文2》中,画作唤起人们仰望时阳光透过树木的景象;而在《符文3》中,充满氛围的蓝色使观者仿佛置身于天体之中。

这种制图特质贯穿于《心经》系列。在这些画作中,闪耀的颜料潜藏在平静的土色之下。正是通过对油彩的刻画,罗一揭示了画作旅程的深度。书法符号如同记忆的洪流般倾泻而下,唤起故事、歌曲和诗歌。一些作品,例如《心经一》,甚至玩味光影。当观者在画前移动时,色彩会神奇地从黑色变为金色,再变回黑色。这种视觉错觉时而揭示又模糊其自身的含义,引导观者靠近,又在一种持续的“来回”感中远离。只有长时间地沉浸于作品之中,才能清晰地理解其中的文字、空间和变幻的色彩。

最新系列作品《古琴》指的是罗伊·罗用来演奏音乐的中国本土横式滑奏吉他。在《古琴一》和《古琴二》中,罗一在白色的画布上写下了一首传统民歌的音符。有时,音符会被锯齿状的血色边缘突然打断,如同一道久违的伤口,不愿愈合。两幅画作中的文字仿佛被镌刻在白色大理石上,大理石既坚固又随时可能像云朵一样蒸发——正如音乐的记忆在演奏后瞬间消散。

罗一所有作品背后的凝聚力在于她用大幅和小幅抽象画描绘的巨大力量和空间感。她交替涂抹和持久的笔触,她用色的锐利光泽,以及隐含的地电流的力量,都被罗一注入了一种存在的轻盈。这些铭文体现着思绪,如同一段半被遗忘的旋律,在观者的脑海中倾泻而下。艺术家通过岁月的痕迹和随之而来的重写本,讲述了一个古老的故事,传达着关于如何去爱和生活的永恒教诲。


—— Jen Dragon

IMG_9718_edited.jpg
IMG_9736_edited.jpg
IMG_9719_edited.jpg
IMG_9728_edited.jpg
IMG_9732_edited.jpg
艺术家自述:《重写本的秘密》

 

当早期人类首次在洞穴墙壁上雕刻和绘画时,他们并没有使用书写符号来表示字母或文字。因此,他们的艺术没有区分书写和绘画,我们无法辨别这些早期艺术家究竟是想表达思想、抒发情感,还是为了达到其他目的。当我们试图“解读”这些古代图像时,我们无法确定应该将它们视为艺术还是文本。

 

几千年后,在现代主义之后,艺术家可能会采用多方面的多媒体方法来创作他们的作品,产生一种重叠的、象征性和视觉图像,以传达艺术家生活中的具体经历、印象和表达。

 

我的“Palimpsest”系列作品部分还原了“书写”的字面意义:在这里我着重探索书面文本的视觉整合与转化。创作灵感一方面源于对中国传统书法视觉属性的认知,另一方面借鉴当代艺术中文本元素的视觉转化。我分别介绍了两种不同背景和动机的文本可视化形式。传统书法作为文字最初的视觉应用,其局限性在于其对文字可读性的依赖。现代拼贴画中的文本指涉使文本的可读性和视觉性更加多元生动,尤其突出了文本的模糊性、多义性、意象性和象征性,并结合多种视觉手段来实现创作意图。

 

“重写本”作品既采用了较为常见的《诗经》和《佛经》中的文本,也采用了一些不太为人熟知的作品,例如用中国古代弦乐器古琴演奏的古老乐谱。然而,当我使用这些文本时,我并不期望它们能够被正常地阅读,而是希望营造一种可见却含义不明的氛围。为此,我运用装置、浮雕、倒置、覆盖等手段来模糊正常的阅读,使它们在某些方面可读,在其他方面则不可读。或许,只有沉浸在这种模糊性之中,才能触及一丝不可能的真相。

 

 

 

850_4843_edited_edited.jpg

重写本-2,布面油画,48*48英寸,2023

850_4842_edited_edited.jpg

重写本-2,布面油画,48*48英寸,2023

IMG_0017.jpeg

符-3,布面油画,48*48英寸,2022

符-2,布面油画,48*48英寸,2022

符-4,布面油画,48*48英寸,2022

IMG_0026_edited.jpg

抽象剧场-A8,混合媒介,84*60英寸,2021

半部金刚经,混合媒介,84*60英寸,2023年

IMG_0029_edited.jpg

古琴-2,混合媒介,60*72英寸,2023年

850_4899_edited_edited_edited_edited.jpg

青瓷-3,混合媒介,48*60英寸,2021

陶器-1,混合媒介,48 *60英寸,2022

心经-1,混合媒介, 60*72英寸,2023年

D95BFABB-4485-42F4-A81E-5F90AAD6FF9A.jpg
5169A4C4-2333-47A1-8EDE-7D7CA72C1E4C.jpg
IMG_9924.jpeg


罗一,出生于中国,现居纽约,是一位致力于图像哲学与文化维度探究的当代艺术家。她的实践涵盖绘画、雕塑、装置、写作与空间行动,作品探索抽象语言与人类经验的关系,强调文化记忆、精神体验与跨学科生成。
她从传统哲思与文化记忆中挖掘图像的当代表达,系列作品如《Suspending》《Before the word》《Red Mountain》等,展开对抽象与文化重构的探索。她在纽约设立“罗一艺术空间”,将行动艺术转化为连接个体与社会的实践路径。
她的作品曾于中国、欧美重要机构展出,获国际藏家青睐。

本网站中署名为罗一的文字,其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版权均归艺术家 Loy Luo 所有;所有作品图像亦归罗一本人所有。欢迎在注明出处与署名的前提下分享或引用,仅限非商业用途,且不得擅自修改、删改或改编。如需进行商业使用、出版、翻译,或其他形式的改写与再创作,须事先取得艺术家本人授权。

本作品受 Creative Commons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BY-NC-ND)协议保护。

www.loyluo.art     Instagram: @loyluo

 

347-459-7255. |  loyluoart@gmail.com​  | info@loyluospace.com. | LoyLuoSpace  101 Lafayette St, NYC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