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常--窗中之窗
2025 -罗一空间 - 纽约

Loy Luo 的新展览探索了无常、感知以及可见与不可见之间不断变化的界限。
展览:Anitya – Windows Through Windows
艺术家 / Loy Luo
开幕之夜/2025年8月22日晚上8:00-10:00
日期 / 8月16日至9月18日
地点 / 101 Lafayette St, NYC, 10013
网站 / www.loyluo.art
@LoyLuospace
info@loyluospace.com, loyluoart@gmail.com
347-459-7255


罗一:无常
--窗中之窗
by Lulu Dakinah, 八月, 2025
站在罗一的最新作品前,仿佛站在一扇无声的窗前。四块青瓷色调的面板拼合成一个完整的框架,光线在其表面缓缓流动,肌理如同静水下暗涌的波纹。这扇“窗”不仅通向一个景象,也通向生命的另一侧——既是门槛也是屏障,是时间本身的刻度。在不断变化的外部与凝视内里的空间之间,观者感到一种被包裹、被投射、又被映照的存在状态。
窗中之窗 不仅呈现一个景象,也将观者带回自我。眼睛常被比作心灵之窗,但当生命本身沦为被木格困住的实体,我们的感知将如何改变?这是罗一邀请观众去体验的——在与存在发生微妙脱节的那一刻,或许触碰到存在的本质。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深度,不断挑战现实的界限。
本次展览延续了罗一早期的 Window Variations 系列,在那些系列中,窗成为观察、分隔与时间流逝的多重隐喻。在那些作品里,窗不仅框住了景象,也框住了心理状态、历史与情感的风景。而在 Anitya – Windows Through Windows 中,她重新编排了这一视觉语言,让窗本身成为无常的化身——一个光线、材质和感知永不重复的门槛。
本次展览以罗一早期的《窗之变奏》系列为基础,在这些作品中,窗户成为观察、分离和时间流逝的变幻隐喻。在这些作品中,窗户框起的不仅仅是一道风景——它们框起的是心境、历史和情感景观。在《无常:透过窗户的窗户》中,罗氏重新诠释了这种语言,让窗户本身体现了无常:一个光线、材质和感知永不重复的门槛。
“Anitya”是梵语词汇,是佛教的核心概念之一,与 dukkha(苦)和 anatta(无我)并列,共同描绘了现实的整体。Anitya 与 nitya(常)相对,象征着无常;同样,anatta 否定灵魂永恒不变的观念,认为自我的本质在一生中持续流动与变化;而 dukkha 则概括了存在的痛苦,并以多种形态显现。
在罗一的作品中,这一思想被具象化——窗外的光影在流动,窗内的情绪在变幻,甚至窗框本身的静止也是不断的生成。木质在老化,颜色在褪去;周围的空间——空白的墙壁、斑驳的光影,甚至变化的温度——都随时改变着作品的性格。
在这些作品面前,每位观者都沉浸在窗外的无常之中——面对世界,从内部观察时间的流逝。每一次经历都会在每一双眼睛里闪耀出不同的光芒,因为每一个瞬间都是为了这一刻而生。或许,宁静的风景在一只眼睛里描绘着记忆,在另一只眼睛里描绘着梦境,在另一只眼睛里描绘着镜子。我们周围的时间和空间拥有力量,既可以限制我们的视野,也可以增强我们的洞察力……画框成为了一个空间,在其中,变化既不可避免,又美丽动人。
无常对于理解存在至关重要,因为它巩固了变化的哲学。我们遇见的面孔,我们到过的地方,都会影响我们对即将遇到的下一张面孔和下一个地方的感知。汉语单词“biān”(边)对理解罗的创作至关重要,因为它定义的模糊性提供了多层解读,既包括边缘,也包括变化,以及坐在窗边的意象。当罗将每个定义视为一个整体而非零散的碎片时,她的“窗中之窗”系列才真正开始绽放。借鉴老子的哲学,她将框架视为不可见精神与可见世界之间的门槛,而非僵硬的轮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