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文字:复写本
2023
观念
在文本研究中,“重写本”(palimpsest)原指将卷轴或羊皮纸上的文字刮除或洗净后,重新书写的文献。最初,这一做法出于节省材料的实际需要。随着时间推移,这一术语被广泛引用至建筑学、考古学与地貌学等领域,用以描述某种被反复利用、不断改写的状态。重写本往往隐含着历史层层覆盖、彼此注解的痕迹。
我的创作几乎无一例外地是一种“重写”的过程。但并非“擦除后的复写”,而是“有意识的不擦除”——一种不断叠写的实践。我选择保留原有笔迹,让它与新的书写层层交叠共生。随着写的推进,旧有痕迹逐渐被遮蔽,变得难以辨识。然而,文字的“可读性”被削弱的同时,其“可感性”反而增强,仿佛文字自身拥有一种不依赖语义的能量场,即使无法被解读,依然保持其感召力。如同那些被时间掩埋的历史碎片,越是模糊,越激发探寻的冲动。这种层叠带来的肌理,也因此突破了视觉美感的单一维度,转化为更复杂的意义系统。
作为一位自幼接受传统书法训练的东方艺术家,我不仅“复写”,更关注“写”本身。这一动作早已嵌入我的身体经验,成为一种由手至心的触觉惯性。在“重写本”系列中,写既是图像的生成,也是文化记忆的再现,是对语言结构、身体动作与视觉系统的持续追问。
在视觉呈现上,这一系列融合了中国书法中“隐”与“显”的流动逻辑,并融入极简主义的秩序感、材料肌理的物质性、拼贴装置的构成方式以及抽象表现的自由能量。这些异质元素彼此碰撞又共生,指向一种“写”与“重写”、消解与生成并存的文化状态。(罗一)

复写本-1
布面油画, 48*48"
2023

复写本-2
布面油画,48*48",
2023

半部金刚经
综合材料,60*84英寸
2023

古琴-1
综合材料, 60*72",
2023

古琴-2
综合材料,60*72",
2023

古琴-3
综合材料,60*72",
2023

心经-1
综合材料,60*72",
2023

心经-2
综合材料, 60*72",
2023,
收藏

心经-3
综合材料 60*72",
2023

陋室铭
布面油画, 60*72",
2023,
收藏

书法涂鸦,
墨汁,宣纸,石膏板,16*12",
2020,
收藏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