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1 - Mana Contemporary - 新泽西
 
2021 - IAFA - 美国
2021年“窗”开放展 蒙娜当代艺术中心采访


Mana Contemporary(M):您是谁?您从事什么职业?

Loy Luo(L):大家好,我叫Loy Luo。我是一位来自中国北京的全职艺术家。我的艺术创作媒介多种多样,包括绘画、雕塑、书法,以及影像创作。目前,我的作品基于一个概念艺术项目。

M:在Mana这样的创意合作空间工作对您的工作或人际关系有什么帮助?

L:我两年前来到美国。现在能在Mana Contemporary拥有一个工作室,我感到非常兴奋。来到Mana后,我感觉自己的创作状态得到了充分的开放。这里为我提供了与世界各地艺术群体进行良好交流的氛围。艺术家之间的互动营造了一个令人兴奋的工作环境。这种交流对艺术家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带来一些最新的信息,并激发一些想法。

M:您为什么要参加开放日活动?

L:我很兴奋能参加开放日。今年我走了很多地方,创作了很多不同的艺术作品,但所有这些作品都聚焦于一个目标:窗户项目。事实上,窗户项目是一系列窗户的变奏,由许多部分组成。窗户这个主题衍生出许多子主题。今年九月,美国国际女性艺术家协会举办了我的线上交流展,名为《萧瑟与繁华》。我运用不同时代和情境的作品,来阐释时空窗户的变迁与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丰富性之间的关系。这个看似简单的事实,质疑了当今对成功商业艺术家主动且被强迫的偶像崇拜。我也试图探究多样性与“这位艺术家”之间统一的可能性。

Mana 正在进行的开放日让我有机会每次以不同的面貌展示窗户项目的子项目或小系统,这让我很兴奋。例如,在十月的开放日,我举办了一个名为《窗户之书》的展览。本次展览,我主要想探讨意义与图像之间的现象学关系。也就是说,我将书法视为现象之窗背后的隐含意义,然后将窗后的“意义”反转,与呈现现象的图像并置在同一平面上。我认为这是对我们时代意义“零深度”趋势的回应。

在即将于11月举行的开放日上,我将呈现“窗边”。“边”的中文发音有很多含义。我可以将其翻译为坐在窗边,或者窗框边。“边”或“边缘”的意思是“框”,有框即有窗。老子的哲学认为窗即虚无,他强调“虚无”的运用。我认为即使是“虚无”也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比如“框”。如果说艺术是无形精神的窗口,那么“框”就是帮助无形精神呈现的必要材料。可以说,框架是介于可见世界与不可见世界之间更含蓄、更明确、更具隐喻性的部分。

这些不同的盒子最明显的意图在于,即使窗外的风景相似或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物质世界的框架发生了变化,人们的视野也发生了变化,导致你对内在窗户的个人体验和认知也随之改变。最终,我们窗外的世界总是不同的。为了传达这个想法,我设计了一些不同于传统僵硬框架的框架。它们可能不再像框架,但它们始终由一些边缘构成。实际上,在更深层次上,我正在用一种解构和重组的框架来暗示不同的视觉体验是如何形成的。

M:你的灵感来自哪里?

L:这个主题最初的灵感来自于我去年冬天在纽约州北部生活的经历。在漫长的雪天里,我花了很多时间望着窗外凄冷的景色,这启发了我创作一件关于“窗户”的概念艺术作品。这种对“窗户”的敏感度或许也源于我曾在布鲁克林一个没有窗户的半地下室工作室工作生活了半年,完成了一件无家可归的行动艺术作品。然而,我之所以能够不断深化和改变这个主题,一方面是因为旅居者不断变化的处境让我深刻感受到不同时空的不同感受和理解;另一方面,也源于对发生在我身上的那些非常微妙的文化碰撞与融合的思考。这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艺术表达,就像我大脑中一扇无形的窗户。

最后,说实话,Mana的环境也给了我一些启发。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在我看来,每个艺术家都是一扇窗户。我希望有机会接触更多不同的“窗户”,最终向世界展现我自己独特的“窗户”。非常感谢。

2021-窗户奏鸣曲-对话,组织者:IAFA
IMG_6972_edited_edited.jpg
IMG_2059_edited_edited_edited.png
IMG_3691_edited_edited.jpg
IMG_2039_edited_edited.jpg
IMG_3830_edited.jpg
IMG_7043_edited_edited.jpg
窗口 B-12_edited_edited.jpg
window B-7_edited.jpg
window B-10_edited.jpg
window B-8_edited_edited_edited.jpg
Screen Shot 2023-10-01 at 8.26_edited.jpg
window A-4_edited.jpg
window A-001_edited.jpg


罗一,出生于中国,现居纽约,是一位致力于图像哲学与文化维度探究的当代艺术家。她的实践涵盖绘画、雕塑、装置、写作与空间行动,作品探索抽象语言与人类经验的关系,强调文化记忆、精神体验与跨学科生成。
她从传统哲思与文化记忆中挖掘图像的当代表达,系列作品如《Suspending》《Before the word》《Red Mountain》等,展开对抽象与文化重构的探索。她在纽约设立“罗一艺术空间”,将行动艺术转化为连接个体与社会的实践路径。
她的作品曾于中国、欧美重要机构展出,获国际藏家青睐。

本网站中署名为罗一的文字,其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版权均归艺术家 Loy Luo 所有;所有作品图像亦归罗一本人所有。欢迎在注明出处与署名的前提下分享或引用,仅限非商业用途,且不得擅自修改、删改或改编。如需进行商业使用、出版、翻译,或其他形式的改写与再创作,须事先取得艺术家本人授权。

本作品受 Creative Commons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BY-NC-ND)协议保护。

www.loyluo.art     Instagram: @loyluo

 

347-459-7255. |  loyluoart@gmail.com​  | info@loyluospace.com. | LoyLuoSpace  101 Lafayette St, NYC

bottom of page